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龍山寺

江明賢(1942-)生於臺中縣,畢業於臺灣師大美術系後,留學西班牙並旅居紐約多年。曾任臺師大美術系暨美術研究所教授、系主任、所長。1988年獲「國家文藝獎」,作者致力於繪畫歷史人文景觀,其作品在海內外舉辦過60餘次個展,參加過百餘次重要海內外聯展。 此作為橫幅彩墨,主題為臺灣萬華的龍山寺,作者採取的繪畫角度是從西廂側面看過去,這可以從龍山寺的暮鼓樓辨認出來。作者運用現代水墨的技法繪出豐富的層次感,例如在色彩的運用上使用了許多渲染設色,並將色彩保持高度透明,營造出一種神秘又莊重的肅穆感。作者為了成功的將龍山寺的精神意蘊描繪出來,細節的處理甚為細膩,例如圖面的左側佈置了幾枝焦墨呈現的樹枝,讓整個畫面有了一種荒寒感受。他並在右下方的款識解釋了龍山寺的歷史:「艋舺龍山寺之歷史甚為悠久,原建於清乾隆年間,然因地震風雨等因,屢修屢毀,一直到二十世紀初,由當地信徒集資並敦請泉州匠師王益順,做一次重大之改建始成今日之規模。此寺雕工精細,龍柱綿延,氣勢雄偉而莊嚴,經年香火不絕,遊客如織,目前為北臺灣之最大寺廟也。」落款:「癸酉新春元宵之後,江明賢并記。」下鈐雙印:白文「江氏」,朱文「明賢」。左下方壓角章:白文「遺翰(慣看)秋月春風」。 出處:翁瑄孺,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