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崖壁的線條與塊面,在席德進簽字筆快速來回的運筆,以及細密如織錦般的描繪之下,顯見山崖嶙峋的聳立之姿。崖邊數株可見其形狀的樹木矗立山頭,一旁襯著席氏運用細密黑色線條鋪陳出的植物矮叢,樹木與矮叢使得狀似蕭瑟的自然光景,透露出生意盎然的生命氣息。前景處兩珠狀似蕭瑟的樹幹枝條,與遠處山崖上的樹叢生態相互呼應,共同妝點出屬於此時自然節氣的生命狀態。席德進繪畫首重構圖,在構圖的框架確定之後,線條即成為個人創作時「造形」的重要表述方式。在這件以《風景》為題名的作品中,席氏藉由線條創造物像的形體,並且在線條的細膩、反覆,及重量的施給之下,再現一地的景觀。此一景觀,在創作者的整體性觀察之下,線條轉化光影的變化,好似一件神奇的外衣,覆蓋在這一片自然之中,形成眼前所見的「風景」。席德進寫生的習慣與作畫的方式,往往能夠在外在景物的表現形體之下,益加添入更多屬於個人觀察的情感挪移,甚至使得承載著此一情感的自然,成為具有懾人五感知覺的「風景」。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