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席德進的藝術生涯中有國畫、抽象、普普(Pop art)、歐普(Op art)等豐富多樣的風格演變,創作媒材也跨足水墨、油畫、水彩、素描與粉彩等。然而,儘管在195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初期作品,呈現著西方抽象的視覺語彙,仍依稀可見貫徹他創作中不變的基調,那便是台灣斯土斯民的景物。 根據蕭瓊瑞(1955-)的研究,席氏在沉浸西方抽象潮流時,留下的風景素描作品不多,直至遊歷歐美返台後,藝術家的蹤跡遍布南鄉北野,素描的風格呈現著由中期走入晚期之間的過渡期。《風景》便是其中一例,此時期仍以簽字筆為主要媒材,相較於前景當中以潦草凌亂的線條構成樹木的形象,後方停泊的漁舟竹筏,以蒼勁硬朗的線條描繪出傳統古樸的精神,船內構造較仔細的刻畫,可以看出藝術家對於漁船風韻的嚮往。 題材上,此作與席氏旅歐期間所繪的西方城市意象產生極大差距,返台歸來後他更加關注村落景致,正是因為身在異國,使他對於鄉土情懷越陷越深,於是他說:「我不再迷信巴黎了。」可以看到,一位致力於從藝術中發揚中國民族性格的藝術家逐漸形成。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