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頭

秉持著「尋找生活中的真實」的精神,席德進一生相當重視「寫生」,他認為在寫生的基礎扎實訓練之下,不但能夠表現出面對景物作畫時的「臨場感」,同時也能夠充實素描的能力。素描對席氏而言,不再僅是一種草稿或紀錄,而是具有繪畫性的成品。 《石頭》乍看之下會以為是藝術家利用碳筆或是鉛筆所繪,尤其是表現石頭陰暗背光處的橫擦筆跡,一筆快速掃過帶出紙張紋理的細碎灰白顆粒。但若再細看,可以察覺到每一筆線條的直徑大小均一致,沒有因為橫刷致使筆尖側鋒接觸面積放大,加上石塊輪廓線停滯而暈染擴大的痕跡,判斷此作應是以簽字筆作畫。特別的是,藝術家使用單一媒材變化出不同的線條質感,表現石頭各個切面之間剛硬深刻的輪廓線,甚至加重筆力,使其因停滯或頓筆產生短粗的尖銳稜角。另外,來回掃動產生如鉛筆素描般的陰影,使整體畫面呈現出豐富的濃淡對比。 從此作可對應到席氏曾在〈素描基礎與色彩基礎〉中論述的繪畫理念,席氏認為素描與色彩事實上是一體兩面的繪畫展現,畫素描時必須特別留意色彩,也就是如何利用「墨分五色」之間的變化來掌握畫面的「色感」。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