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

席德進忠於老師林風眠(1900-1991)的創作觀「師法自然」,席氏曾說:「我需要生活於自己土地上,感受自己人民的生活與情感。」藉由簽字筆的人物描繪,他靈活地掌握到簽字筆的優點與特性,簡潔有力的線條、落筆成痕,以及不假修飾的筆觸,簽字筆下筆可剛硬、可柔軟,來表現人物生命力的特質。 他強調「速寫」、「寫生」的重要性,藝術家必須與自然作連結,藉由速寫描繪,掌握當下的思緒與情感,抓住新穎的東西,捕捉到未曾意料的思緒和感受。人物的姿態上,席氏不是表現男性陽剛的樣貌,而是帶點斯文與秀氣的動作,人物左手輕撫著左臉頰,右手輕鬆地放下,席氏利用直線與彎曲的線條,勾勒臉龐,使得人物氣質兼具陽剛與柔美的感受。在褲子的線條上,以平行的「同步線」(Studied line)表現,頭髮以蓬鬆的韻律線表現,人物外形的勾勒,以線條的重複重疊,表達出人物的立體感,他考慮到素描的光影的變化。在下巴、手臂與手肘之處,運用折彎、尖銳的稜線,使得畫面更加穩定。 論者鄭惠美(1956-)認為:「見證了他認同台灣文化與族群的創作觀點,他是個具有文化自覺的藝術家。」人物畫作,反映了藝術家的人格氣質,他回歸純真的眼神、真摯的眼光,用最單純、直接的描繪手法,掌握人物的氣質和神韻。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