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補漁網

李乾朗(1949-)在〈席德進的古建築緣〉一文中指出:「除了喜歡古屋,農村和漁村也是台灣尚未全面都市化之前一種很寧靜溫馨的地景。」於是,深入漁村採集漁村生活的風景,就成為席德進經營地方化視角的一個重要場域。《捕漁網》中,漁夫打著赤膊,僅穿著一件短褲,安靜地站立在待縫補的漁網旁,手裡持續進行著修補漁網的動作,這一大張離開海洋的漁網,正等著此一辛勤的漁人逐一修補。這是尋常漁村的生活日常光景,在沒有出海捕魚的日子裡,漁夫仍是不得閒的勞動著。席德進運用細密的線條經營漁網繁複的交織狀態,由支架撐起的漁網,垂墜的圓弧線條,恍若是收納綿密漁網的織袋,為畫面的線條流轉,以及此單一主題表現的畫面,平添許多動態的視覺感。相較於漁夫簡筆素描的清朗身形,與繁複線條織就的漁網形成鮮明的對比,漁人的身體和綿細交錯的漁網,則共同述說著來自席氏眼力觀察之下的空間語彙。由此作顯見席德進對於漁村空間的認知,藉由漁人補網的主題,在線條的經營與物像塊面量體的表現之下,已再現出稍具地方感的視角。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