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

由於席德進對男女情感態度的不同,對於描繪男性和女性表現的重點有所差異。在一系列的男性素描作品裡,席氏表現出男性青春、新鮮感,富有生命力的姿態,在人物的姿態上,是席氏作品中常見的「雙手插腰」動作,動作表現有自信,眼神也充滿靜默的神態。 席氏認為,畫素描要注意色彩的層次,如中國畫的墨分五色,懂得色彩的語言。他改革中國的素描的形式與固有的思想,平時對素描的講究與基礎練習,訓練到眼睛的觀察與手部的掌控,到了創作時,自然地能掌控色彩與線條,以及,掌握到對色彩的敏銳度,便轉化成創作的素描。他藉由炭色的變化,充分地表現人體與衣著的體積與光影的關係,利用韻律的線條表現肢體的動感;善用粗細不同的筆觸,勾勒出衣著的柔軟度與生命力,這些輕重有別的「強弱變化」線(Variable line),使畫面有色彩強弱的對比,及色感敏銳度的素描。 席德進曾說:「畫現代畫,應以新的素描基礎配合。那就是單刀直入的手法,重線條,表現得強而有力的素描。」他改革中國既有素描的觀念,強調「寫生」與「現實生活」的關聯,產生有風格、情感、思想的作品。同時,他勤練書法碑帖,使書法字體的結構、筆力與筆法融入了炭筆的筆法,讓人物的姿態與衣著的勾勒,具有動感與生命力。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