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

席德進的繪畫來自自然、來自真實、來自生活,他以寫生鍛造藝事,留下大量的素描、速寫,顯示他對藝術訓練基本功的重視。無論他選用的素描工具媒材為何,融貫其間的是講究造形、比例、透視等基本要素的精準捕捉,透露眼、心、手的合作無間,更是突出個人的語彙風格。 這是一張以毛筆勾勒的人物速寫,捕捉一名戴帽男性休憩的側影。粗重的黑色線條結構出男子身著長袖上衣、長褲,弓著身體屈蹲近地。從頭部、觸地的衣角與腳尖三個點,隱然構成了穩定安置在地的三角形,在這個重心穩定的結構之上,發展細節姿態與變化。身軀衣著以最粗重的線條勾勒出形態,顯得強勁有力,側臉五官、手部與部分衣鞋細節,則以較細的線條表現,使得整體帶有輕重強弱的韻律。筆觸顯示走筆勁道的變化,如同書法的行筆,每一筆畫蘊藏力量和韌度。 席氏致力「單刀直入的手法,重線條,表現得強烈有力的素描」以這種帶有風格的表現性素描,表徵現代精神。歷來研究者指出席氏這種強勁有力的粗黑線條,來自法國畫家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的影響。然而,儘管同樣經歷過戰爭的動盪生活和戰後百廢待舉的社會,席氏的粗黑線條勾勒捕捉的是當時台灣社會裡人的韌性、無爭的質樸,以及扎根鄉野的無窮生命光輝。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