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屋景

1963年,席德進剛從美國轉往歐洲遊覽,他攜著畫筆一同旅行,沿途描繪駐足的所在,不僅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留下為數可觀的異國風景寫生畫,此外,對於當地風俗民情給予的感受,亦透過文字細膩陳述當下心境。返台後集結所見所聞的省思,出版了《席德進的回聲》、《席德進看歐美藝壇》等書籍,席氏嘗試將現代性與在地性融合,形塑1970年代鄉土特質的現代表現風格。 此幅《風景》以簽字筆精準勾勒建築物,歐式建築的屋簷捲葉邊型的裝飾與台灣傳統建築的燕尾有極大不同,雖無法直接判定此為何處,直立高聳的房屋與凸出於牆的稜邊、各式網格式長窗,街上的路燈,種種歐式建築特色一一納入席德進眼底。在此幅描繪當中,他熟練地運用素描交錯直橫線條,一一刻畫房屋每一處的細節,營造虛實對比的構圖與留白空間,凸顯西方城市的意象。 席氏以一筆一畫速寫記錄下的風景圖,透露出其身為一位藝術家獨有的見解。不論是以簽字筆、墨筆、碳筆描繪風景或人物,皆如日記般記錄著所到之處的日常景色。席氏筆下的景致,投射出其眼中所注視的對象,文字即畫,畫如文字,形容著所見之物的情調與底蘊,展現藝術家內在情懷與細膩感受。 出處:徐翌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