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自幼與藝術相伴而生的席德進,素描作品是他終其一生不曾停筆的創作;於1968年,席氏開始進入水彩畫的創作;並在1960年代,即開始埋首於書法練習,鍛鍊筆法、力道、結構,自1970年開始嘗試水墨畫。三種不同的創作方式,讓他在晚年時運用在各種媒材上,開創自己的路,在其晚期作品中可發現構圖、用色與技法的多樣性嘗試,潛移默化地也呈現於素描畫作中。 此作《驢》,席氏以毛筆作為筆材,分別繪畫出四隻側身站立及配戴裝備的驢。他巧妙地運用毛筆或粗或細、或筆直或彎曲的線條,以及渲染及乾擦,呈現驢的外貌與動作姿態。即便使用毛筆作畫,席氏的下筆依舊不改,在快速、穩健的線條來回間,使整體畫面顯得生動,實踐席氏創作要有現場、當下之感。在席氏學習的路程中,受到林風眠(1900-1991)老師的影響,其推崇創作必須感受自然的真實性,對席氏未來的創作之路影響深厚,成為席氏藝術追求的核心。 出處:李怡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