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席氏在旅居法國時,發現應當追求的是源自自身生長土地的真實,在1966年遊歷歐美回台後,對本土文化、民間習俗、自然景致與生活真實的補捉,發展出自己的創作之路,形塑出個人的風格特色。 此件作品《驢》,席氏用毛筆線條、以速寫技巧,描繪出一名男子坐在黑驢身上,男子跨坐在驢身上,雙手持著貌似竹編的器具。後面不遠處,還有兩隻驢相靠著,身上皆背著厚重的行囊。此作,席氏較著重於動物姿態神情的描繪,兩隻側身的驢簡略描繪出其雙眼神與面孔,而人物臉孔卻是留白處理;另外有趣的是,兩隻側身的驢,皆未完整畫出後腳跟,或許刻意,或許是留白,或許未完成都引人遐想。 自1960年代,席氏開始勤練書法,通過其筆法、力道、結構的掌握與變化,創新他的風格。而在此作中,席氏的素描以一貫筆直粗黑的線條,加上巧妙運用毛筆的勁道,鮮活地捕捉動物與人物的姿態。 出處:李怡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