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街道一角

以台灣風景為主題的風景畫作品中,廟宇的主題和再現始終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席德進透過廟宇的裙帶關係,再現常民生活的人文風景,使風景本身成為可被指認的所在,甚且成為述說社會人文紋理的重要線索。此作,席氏以慣常使用的簽字筆作畫,鮮活的構圖足使原本靜謐的空間,呈顯出活潑的地方氛圍。席德進在速寫中,以塗黑和留白作為凸顯物像空間的表現,於是觀者幾已可以在這虛實的線條與色塊的再現底下,確認出具有地方性表述的空間概念。街道的一隅,如此尋常的日常光景,卻在席德進的簽字筆下,顯現出十足的空間感,以及帶有地方特色的社會文化的闡釋。此當可謂為席德進以寫生的取徑為經,以素描為緯,足以共同確認地方性概念之下的台灣風景。根據台灣美術史研究學者蕭瓊瑞(1955-)在〈心靈的痕跡——席德進素描小論〉一文中指出,席德進風景素描風格的轉變在1966年自歐美返台以迄1969年間產生了一個過渡時期,在這段期間席氏深入台灣各地鄉野林間,深入觀察整理並描繪台灣的古文物與建築。於是,在進入1970年代的鄉土寫實之前,席德進已然對於台灣風景的再現進行了前導式的考察與研究。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