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

在席德進大量的頭像素描作品中,可窺見其對人物色感的不同表現,如學者鄭惠美(1956-)所言:「席德進認為偉大的肖像畫家,隨時在創造、更新,不斷尋找一個新的構圖,發現新的姿勢,新的表現方法,新的色彩。」此作,席氏以臉部大面積的留白,結合炭粉零星的塗抹痕跡,展現面部的受光面與立體感。 《人物》為炭筆創作的作品,男子頭部處於右傾對角線上,並面向左下方。男子頭髮瀏海往上翹、兩鬢依頭型貼平,髮絲根根清楚分明,整頭深黑的炭粉及些許的留白穿插其間。從男子頸部陰影的呈現,顯示其轉頭的動作,又轉頭產生的肌肉線條,引領觀者視線朝上見其面容。勾勒男子有稜有角臉形的輪廓線,重疊且漆黑,在炭粉的推抹下,呈現出面頰肌肉與骨骼的陰影,營造像水彩飽含水分的暈染效果。五官憑藉線條框架造型,並以此為基準,由男子右側眉頭和眉梢轉折的圓弧,與額角形成的陰影,構成太陽穴凹陷的頭骨角度;右眉與鼻樑連成一弧線,粗黑的線條及周圍的陰影輔助,加深人物面孔的立體。 席德進在此充分運用炭筆線條和炭粉,擦出臉部肌理組織與骨骼分布的陰影,雖看似輕描淡寫的構成,卻將皮膚肌理,自然地顯現在觀者面前。 出處:潘佳瑩,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