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體速寫

席德進對於線條的鍛鍊,在藝專時期就勤練線條,受到老師林風眠(1900-1991)的影響很大,席氏強勁有力的線條,下筆即是、落筆成痕的筆觸,造就了素描在他藝術成就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創作。而線條具有內在生命,承載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與性格,他賦予素描相當重要的意義與重要性。 席氏並非描繪筆直的上半身,而是身軀微彎坐著,人物神情和姿態透露出有些疲憊、勞累感,眼神流露出無奈感。他利用黑色簽字筆的線條,製造出整體的黑、灰、白色調的處理,運用筆觸的粗細排列,營造整幅畫的光影關係。他藉由隨性、活潑的線條描繪頭髮與下半身的陰影,在畫面上卻不顯得凌亂。席氏運用粗細不同長短的筆觸,並利用線條的重複排列與堆疊,使人物具有立體感;而人物輪廓線的勾勒上也有光影的效果,以活潑、肯定有力的線條勾勒出肋鎖骨的凹凸變化,以隨性的短線條描繪出胸部和身體的肌肉感。他認為,素描須具備色感和層次的變化,有色感的素描才是好的作品,而色彩的變化源自於藝術家豐富的生活經驗與個人感情。 在席氏一系列的男性裸體像中,看到他對人體細膩的觀察,補捉對象當下的氣質與性格,這些素描寫實功力,源自於他對基礎功夫的鍛鍊、前人作品的考究、創作的反思以及生活情感的思索。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