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在這件風景畫作品中,席德進採墨與水的特性,將兩者的交互作用狀態,充分運用在表現自然景物瞬息變化的景觀之中。席氏以含水量較少的墨色,細筆描繪矗立在河流兩側的拱形橋,以暈染的筆法營造出橋體周邊的物像,並且在畫面前景右側向著左後方延伸的橋邊空間中,以細筆快速連續擺動的姿態,繪製出繁盛的草木與坡邊的植披景觀。看似靜定的自然風景,卻在席氏運用水的特性,快速地在未全乾燥的墨線上,妝點上點點的水暈,營造出另一番熱鬧、瞬息變化的自然光景。席德進運用墨、水和紙共同作用之下的特性,表現具有多層次變化的景觀,讓觀者體驗到的並非僅是純粹的自然風景,還有猶若置身其中的身體感。這也具體回應席氏在早期日記中對於造形表現的思想:「畫畫不是描寫對象,是描寫對象刺激我的一種幻象。」在以自然實物作為表現對象時,席德進是個忠實的自然畫家,更是一位展現自然幻化力量之美的藝術家。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