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1963年,席德進從美國轉往歐洲遊覽,其攜著畫筆一同旅行,描繪沿途駐足的所在,不僅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留下為數可觀的異國風景寫生畫,對於當地風俗民情的感受,亦透過文字細膩陳述當下的心境。返台後集結所見所聞的省思,出版了《席德進的回聲》、《席德進看歐美藝壇》等書籍,席氏嘗試將現代性與在地性的融合,形塑了1970年代鄉土特質的現代表現風格。 此幅《風景》中的景物,對照席德進其它畫作系列,應為倫敦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附近的街景。絡繹不絕的人群,與連續排列的高聳建築,沿著視角望向遠處的大教堂。複雜交錯的線條呈現建築物現代風格的造型結構,細看每條連接的黑線都是物體的邊線,包含陽台欄杆、窗型葉片形狀、佇立的路燈、教堂的圓拱與柱型等等,隨興而俐落的速寫勾勒,將當下寫生的臨場感與重點呈現。比起細膩的精準寫實描繪,席氏繪畫著重風格表現,他筆下的景致,投射出其眼中所注視的對象,文字即畫,畫如文字,形容著所見之物的情調與底蘊,展現個人內在情懷與細膩感受。 出處:徐翌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