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鄉下老人

席德進的繪畫來自自然、來自真實、來自生活,他以寫生鍛造藝事,留下大量的素描、速寫,顯示他對基本功的重視與借重。運用碳筆、粉彩筆、簽字筆,甚或毛筆等不同媒材,融貫其間的是講究造形、比例、透視等基本要素的精準捕捉,展現眼到、心到、手到的合作無間,以及個人的語彙風格。 這件速寫作品以毛筆勾勒一名鄉下老人,勁道十足的線條,飽墨、渴筆交互運用,表現老人飽經滄桑的面容和寬大衣褲下的削瘦佝僂體態。畫中線條形態如筆鋒、轉折和收筆提頓的銳利;渴筆飛白和些許修正調整的用筆,盡顯速寫當下走筆迅速。強烈的用筆線條,不同於過往中國傳統習見品味,讓人感覺尖銳、不帶修飾或未盡內斂。是否席氏正是在這樣的歧異點上,以此表徵現代生活裡歷經生活考驗、不帶文飾的鄉土人物?抑或是處於過程中的摸索表現? 席氏致力「單刀直入的手法,重線條,表現得強烈有力的素描」,以這種個性強烈的表現性訴說現代精神。歷來研究者指出席氏這種強勁有力的粗黑線條,來自法國畫家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的影響。然而,儘管同樣經歷戰爭的動盪生活和戰後百廢待舉的社會,席氏的粗黑線條捕捉的是人的韌性、無爭的質樸,以及扎根鄉野土地中所散發的無窮生命光輝。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