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像

自1910年代進入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席德進已接受紮實的素描訓練,著重於線條的掌握。1957年後,受「東方」、「五月」畫會影響,嘗試較為抽象的畫風,人物素描及油畫作品逐漸採用硬邊的粗黑線條描繪輪廓。於1960年代因法國藝術家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影響,拉長人物的身形比例,而後逐漸走出自身的風格,俐落的硬黑線條,經常在他的繪畫中被使用。此畫描繪一名年輕男子頭像,透過炭筆類媒材的堆疊,描繪其外貌。髮絲及五官輪廓,以較為粗硬之線條呈現,面部皮膚則以塊面的暈塗,表現起伏的血肉肌理,與其它人像臉部色彩比較,此位模特兒膚色較為黝黑。 席德進描繪素描所使用之媒材,有炭筆、鉛筆、水彩、簽字筆等,風格各異。相較於其它風格之素描,主要由炭筆所描繪的作品,能夠準確描繪出模特兒骨骼結構與肌膚質感的正確性,屬於較為客觀的描繪方式;由簽字筆完成之速寫式創作,則更加寫意,能夠以變形的描繪方式,傳達模特兒特殊的外貌氣質。 出處:陳乃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