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至1966年間為席德進素描繪畫的中期,此時期的題材多以歐洲風景畫為主,並且不同於早期以碳筆為工具,而是為了更加方便隨地寫生,使用簽字筆作畫。此時期的席德進深愛歐洲古色古香的中世紀城堡,亦喜愛參差有序的高樓,以及在東方少見的圓形拱橋。此幅1963年《風景》中的景致,為著名的水都威尼斯,畫中橋樑為橫跨運河的里奧托橋(Ponte di Rialto)。席氏將畫作的視覺焦點放置於河道上的拱橋,並於其周圍,以簡化的線條,快速地描繪熙來攘往的人們,讓整幅畫作充滿熱鬧的意象。此外,席氏畫中筆力的運用造就畫中線條的粗細,使其具層次感,且在構圖上與傳統寫生不同,並不完全寫實地呈現出眼前所見,而是以一種虛實交錯,在部分空間適度留白,使得作品充滿插圖式的趣味。 出處:鄭雅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