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1963至1966年的旅歐時期,是席德進風景素描產量的高峰期。在此時期,席氏對於西方現代藝術與自然風景之間進行反覆的嘗試與摸索,他曾在書信中與友人表示,他畫不出抽象畫了,於是他重新回到水彩與素描,行走在異域的街頭,生產了大批風景素描。 此畫作於1963年,正是席氏初至歐洲之時。他將焦點放在建築物上,畫中聳立著尖塔的高大教堂,對比門口眾多的人群,顯得氣勢磅礡。特殊造型的路燈與民宅更凸顯濃厚的歐洲特色。 席德進旅歐時期的素描作品,常將焦點置於建築之上,有可能是著名的教堂、中古時期的古堡、連接著城鎮的鐵橋、街道上的民宅,也有河邊的景色。席氏以速寫手法表現的素描作品,記錄下他旅歐時期眼見之景,在當時資訊傳播不便的年代中,為台灣人帶回當時的西方城市意象,開創新眼界。 出處:黃璿亦,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