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屋景

素描在席德進的創作當中,扮演著相當吃重的角色,它並非以「習作」的概念,作為再現創作的一個縮影,或是擬稿,素描以獨立創作的姿態,被稱之為「作品」。民居的建築一直是席德進創作的核心主題,透過建築的形式再現,顯現出在時間推移過程中,文化樣態的展現模式。這是席德進認識並體察地方性文化的方法。在此,《屋景》展現的是台灣民居的建築形制映襯在自然之中的景觀。席氏運用規整的線條勾勒出房屋的具體形態,在透視的視角中,屋宇映襯著自然的節律,形塑出特有的建築之美。這是席德進對於建築表現的追求,卻也同時成為載負台灣建築史的一個模本。誠然,此作相異於一般的建築藍圖之處,當因它歸屬於自然風景之作,表徵出具有時代性和地方性的民居建築,並且在自然之中,成為觀看建築之美的對象。席氏以建築為題的素描作品,存在著一種至為細密的核心關懷,他在〈台灣古建築體驗〉一文中論及:「…在中國建築內,你能體會到四季的變遷、晨昏的變化、陽光的游移,時間在靜靜地滑過。陰影從窗牆上走下台階,又把屋影投射到對面的樑簷,一天之中有極戲劇性的改變。你在陽光和陰影之間穿梭,在寧靜的氛圍中感到日子是安詳而充實的。」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約197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