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牛車與牛

牛市所見盡是牛隻的千姿百態,這對於深入台灣農村鄉野的席德進而言,是一個觀看台灣在地風景的一個絕妙去處。在其〈台灣記遊〉中,細膩且清楚地記錄著台灣南部牛市踏查所見的一切,這是在席氏遊歷歐美歸來後,亟欲發現台灣的重要核心題材之一。鄭惠美(1956-)在《山水・獨行・席德進》一書中,就以席德進「像瘋子般的拼命挖掘著」的直接指涉,明白指出席德進在回到自己的鄉土後,以那股無法按奈的的生命慾望,希冀重新由自己的土地中獲得更多的認識與滋養。這是一個自我認同的過程,《牛車與牛》的作品中,席氏採取較為遠觀的視角,將牛市中的農夫、牛隻以及駝背的牛車,盡收攏在一個畫面當中,然而,在此作中牛隻的身軀卻顯得龐然而碩大,於是顯出農夫蹲立姿態的渺小,牛車置放在兩者的中間處,成為市集中衡量的一個標的物。席德進簽字筆下的線條,無法放過任何一個畫面細節的勾勒,縱使是簡單數筆卻已明白表現牛隻的眼神,以及人物的神態。此作完成於1977年,此時距離席氏歐遊歸來已歷十餘年,探索鄉土的尋常景物,依舊是席德進重要的日常課題。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