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漁港

「我掌握了這塊土地的真實,它不是來自理論,不是來自宣傳,而是來自我忠實的生活,來自我無遠弗屆的足跡,來自我關懷的視野。」此為席德進1970年代的內心寫照,表現其對鄉土的關懷與眷戀,並企求從中找尋中國人的內在精神。 《漁港》採用簽字筆勾勒,描寫港邊靜謐的小漁村,水面漂浮幾艘船隻。畫面構成上,分成上方港邊漁村,與下方停泊的船隻。岸邊漁家多為直線組成屋舍造型,呈現方正穩定之感,下方海面則運用弧線刻畫船舶的形象,輔以簽字筆快速上色,呈現如水墨畫飛白效果的海面,表現漂浮搖曳的動感,使得上方屋舍與下方船隻產生一動一靜的效果。此外,介於上、下半部之間,船隻連結上方屋舍的彎取小徑,以及插於船舶中的筆直船桅,也彼此調和,進而作為連接前後景物組成的橋樑。 席德進於《漁港》一作,使用西方藝術的透視視覺構成方法,描繪其所認為的中國精神,寧靜純樸的漁村景致與老式漁船,成為其抒發胸中對鄉土氣息的渴望。 出處:潘佳瑩,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