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體

裸身男子是席德進素描作品常見的題材,並常以簽字筆為工具,無法擦去的特性,一方面留下藝術家落筆的途徑,另一方面少量修改的痕跡,顯露席德進熟稔果決的速寫能力。《人體》僅以線條勾勒半裸男子,男子身體微側,直視觀者,線條清晰表現深邃五官,髮絲雖是捲繞凌亂線條,但同處起筆的方式,表現髮漩的樣態。整體線條流暢,尤在手臂可見一筆完成的熟練精準,僅下頜處有多筆重疊,留下畫家反覆琢磨的過程。 過往素描常被視為油畫的擬稿,約到1980年代初期國立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舉辦的「素描展」,重新詮釋素描教學,白熱化素描觀念革新的討論;同時臺北市立美術館多次引介國外素描展,也對素描觀念再次探討等多重影響,素描作為獨立完稿的觀念,逐漸受討論與確立。而早在1966年出版的《席德進素描集》:「在一剎那間去抓住一種動態,憑直覺,不用太多思考去較量,所以畫出來比正式的油畫更傳神,更生動,不致落入陳套,現代畫家們所作的素描,不再是初稿性質,而是獨立的繪畫了。」席氏此時便已以不同的態度對待素描。 出處:林芳多,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