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像

年輕男性一直是席德進熱衷的描繪主題,在頭像素描中也毫不例外,而描繪頭像的樂趣在於面對千篇一律的頭髮、五官、下巴及臉頰下,運用畫家的心眼及感受,駕馭著炭筆、簽字筆或水墨,刻畫人物獨一無二的神韻,其中四分之三側面是席氏頻繁出現的取材視角,當中占少數的紀年作品集中在1970年代。 畫面呈現直立長條形,男子頭像占滿全畫幅,其臉部朝畫面左方轉四分之三側面,從頸部與下巴交接的皮膚摺線,顯示人物頭微上抬的姿勢。五官中眼睛的視線隨之往上仰望,鼻下的弧線人中也意味著嘴唇的向上翹起,引起一股上升的氣勢,然而大片厚重的橫向斜分瀏海調和了此力量。在髮絲的表現上,運用線條長短構成綿延和短促之感,透過疏密程度形成蓬鬆和緊貼的感受。在五官方面,粗黑濃密的眉毛、深邃的眼線和眼瞼,以及鼻根、鼻樑與鼻頭連成一線的挺直鼻子,塑造出臉孔的立體感,又集中的五官和頭髮兩側線條聚集且短促的髮鬢,分別與潔淨的臉龐和線條稀疏並和緩的瀏海,彼此相互陪襯,突顯各自的特色。 此《人像》展現出席德進對線條的掌握及細膩的觀察,同時運用視覺元素間相異特質的調度,加強表現效果的力道,將其眼下平凡中的美再現在觀者面前。 出處:潘佳瑩,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