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六家

這件作品的取景角度相當特殊,以幾乎占據畫面全幅的構圖,表現此民宅側邊的護龍建築。畫面的至高點是一呈現多角形的馬背,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馬背造型多變化,不僅反映了中國陰陽五行的概念,也反映了民宅主人的性格。此畫中建築為火形馬背,其基本特色是具有對稱的四個銳角,象徵著住宅的防禦性,一般民宅上的銳角不像廟宇上的那麼銳利,在台灣北部老式建築即多為火形馬背。席德進自題此作畫於新竹六家,提供觀者古宅建築的考據。畫中火形馬背兩側延伸向下展開,形成右斜左陡、右長左短的屋簷;馬背以下的山牆,席氏以的留白手法處理,壁面上只見兩個圓形塗黑的透氣孔,及其下方一扇方形窗戶。席氏以看似隨興的簡單線條,用雙線畫出窗框和窗戶下的底座,窗戶內的上方留白、下方塗黑,呈現上推半開的窗戶形態。這扇窗戶上還有一個約與窗同寬的突出橫條,俗稱「鳥踏」,是傳統建築中一個貼心的設計,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說,是給鳥兒棲息站立的地方,但在建築功能上,則是作為雨天排水功能。房子牆壁底下靠近畫幅下緣處,以大小不一的不規則圓形,畫出了房屋基座處的卵石砌牆,畫面右方的一小處空間,則以較細密的橫短線筆觸描寫正廳的屋瓦,以及護衛著這整幢宅第的磚牆。 出處:蘇珉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約197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