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

交叉比對席德進描繪的頭像,此人物輪廓極似粉彩畫的《林懷民畫像》,因兩幅作品在光影營造的氣氛下,展現同樣髮型、眼窩及雙頰凹陷的陰影表現。此作為簽字筆的素描頭像作品,畫面以男子的鼻樑為中線,臉部稍微朝畫面左側移動,並正視畫外觀者,頭髮瀏海往左旁分,人物眉頭、眼窩、鼻樑及臉頰下緣,以多線合一的粗黑線條,強調臉部骨骼的造型,加深五官的深邃,此種線條表現極似法國畫家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使用的粗黑筆直線條,而眼睛周圍看似混亂交錯的細線,同樣與畢費人物眼窩附近的放射狀線條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席氏在此是作為陰影的表現手法。兩側臉頰疏密不一的斜線線條,以及頸部下方交會的斜線三角形陰影,塑造該男子面部肌肉紋理的光影變化,藉此線條構成的效果,帶出一抹歷經世事而在臉上留下痕跡的滄桑感。經由此作品展現出席德進對線條的運用自如,透過其粗細疏密的筆觸與表現,不僅記錄下模特兒的五官特徵,也詳盡掌握人物當下流露的內心狀態,可見席氏非常善於觀察人,且有細膩敏感的心思。 出處:潘佳瑩,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