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席德進的素描畫作,包含炭筆、簽字筆、毛筆、鉛筆及粉彩等多種媒材,隨其創作生涯之思想激盪而充滿多樣的嘗試。在席德進晚年創作中,其以東方傳統文化精髓為畫風取向之轉變,也反映於作品中。此二幅作品皆可見席氏透過樓梯線條的延伸,與建築之正、側等多角度之空間透視,安排出具備完整前、中、遠景之畫面結構,為席氏風景畫中常作的三分構圖法。畫面中席德進善用墨筆粗細有致的筆觸,將一次性線條作出兼容力度與輕描的造型,又以濃墨、適度留白,以及似傳統水墨中皴擦方式,將日常景觀中具備多種元素的日常景觀,有條不紊地呈現出來。其強調出傳統建築之造型,表現順著地勢建立往上爬升的村落,饒富線條韻律之美。 觀其墨線的運用、題材選擇及較為工整之構圖取向,推測此二作品為其遊歷歐美返台後的晚期創作。席德進長年秉持戶外寫生習慣,雖多將素描作為底稿、紀錄之用,而觀此作,能體現其作品中深具「表現性」的線條特質,如同其探究國畫時的見解:「毛筆構成了國華以線條表現為主的畫風。各種變化多端的線條,是中國畫的特色之一。線條的粗細,動靜,疾遲,展露出線條的個性。」是席氏風景速寫中晚年風格成熟的佳作。 出處:陳佳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