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

1945年,還在就讀藝專的席德進,受教於林風眠(1900-1991),採取線條表現物體的創作取徑,而這個創作的方法紮紮實實地影響席德進一生的創作。這種以經營線條作為表現物像的創作,在素描的作品中欲見其特殊的面貌。席德進畫人物肖像,毋須將所繪之人置入特定的時空背景之中,卻能在人物姿態與神情的傳達中,顯現出人物肖像的特質與內涵。台灣美術研究者鄭惠美(1956-)便指出:「席德進畫像是要選人畫的,如果對方人物凹凸明顯,又具有青春的活力,他便會主動去畫;如果市長的平凡不合他的喜好,他一輩子也不會想要去畫。」此外,在此作中更可進一步的觀察到,市井人物顯然已具備了席氏擇取人物畫主題的要件,每一個人物的身體擺定的姿態各有其特色。無論是坐臥在藤椅上背對觀者的撐肘之人,或是雙腳盤坐屈身向前之人,甚至是恍若靠立在右下一隅的抱膝之人,皆已在席氏的線條勾勒之下,表現出每一個特定人物的固有姿態。在線條中見其造形之美感,卻不失其隨興之所至的趣味。至於,盤著雙腿,倚坐在右上側未完成的人物畫像,雖沒有臉部神情的表現,卻可由其身軀的姿態與線條曲張之間所構成的張力,發現席氏對於人物觀察的細膩與投注的真摯情感,方可如此真切地再現每一個人物的獨特樣態。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