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

席德進運用簽字筆的線條,勾勒出人物鮮活、生動的畫面,彷彿讓觀者感受到「時間」的臨場感,體會到眼前的真實性。民間藝術充滿活力與魅力,來自民間大眾的審美感受,席氏吸取民間藝術的特色與精神,融入自己的風格,呈現純樸、簡練的特質。 席氏以印尼傳統甘美朗(Gamelan)音樂與舞蹈作為寫生的觀察,藉由一系列的「舞」,表現舞者動作的連續性與時間感,把握人物瞬間的姿態與神情。他總是記得老師林風眠(1900-1991)的提醒:「要從自然中去抓些東西出來。」這樣新的對生活深刻的感受,席氏「面對現實」,從身邊的事物找到尊貴的素材,感受平凡事物中的新奇、神秘,他先從對線條的要求與鍛鍊,肯定而有力的線條,以快速的線條,描繪出活動中的人物,掌握瞬間的時間性;剛硬有力的筆觸,呈現簽字筆抑揚頓挫,下筆精準、落筆成痕、不假修飾的直率線條,展現藝術家紮實的素描功力,將人物動作和神情準確地捕捉下來。 席氏認為,「時代的思潮」與「人的情感」是藝術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時也需要掌握「民族文化傳統」,他從民間藝術找尋創作元素。席氏曾言:「畫畫是一種神聖而嚴肅的工作。」他表現出時代的表現性,將民族文化、思想鎔鑄到個人創作中,走出獨創的一條路。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