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仿巴洛克式的樓宇建築前棚架林立,往來穿梭其間的人們,成為活絡市集氣氛的主要角色。席德進慣於穿梭在常民生活的街道間,採集各個市井小民的生活情態,並且以其為畫題,創作一系列表現具台灣地方性樣貌的人物形象。這件再現熱鬧街頭的風景畫作品中,每一個市井小民的生活情狀,已然融入整體的風景之中,透過人物的活動與建築空間共同營造鄉鎮市街中的常民生活景觀。此作應為席德進1963年遊歷歐美歸來後創作,於是貼近自己土地的觀察,並且再現具有地方性的景觀,成為重新認識自我的重要過程。席德進在穿梭台灣各地風景與民間生活的觀察之中,以畫筆記錄下台灣的風土民情,而這也成為1970年代鄉土寫實的一個重要的基石。在席德進的台灣鄉土回望中,足讓觀者有機會重新認識屬於自身土地的形象與景觀,這當可謂為席氏對於台灣美術地方性視野建構的重要貢獻。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