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席德進的素描中有一部分是以表演人物為主題,而平劇人物則為此類作品中的一系列。今日雖因無日期註記而無法推敲其創作年代,但仍可從如1966年底政府開始推動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平劇開始被稱為國劇的時代背景,加上席德進自歐洲歸來後,積極投入傳統藝術文化的收集與調查等背景脈絡推敲,此系列應為席德進返台後的作品。此時期的席德進因對於傳統藝術的研究,使許多具有民俗意涵的器物皆成為其畫筆下的重要題材。 畫中左側僅描繪半身的人物,從其盔頭上的翎子推測出其應為國劇武將的角色,席德進利用其長尾形的羽毛與盔頭上的絨球,描繪出人物頭部的姿態與動感。在畫面右側,可看到人物身著披風,右手握著馬鞭雖呈下垂姿態,其身段顯示其姿態專注的精神。席德進用較多的精神去捕捉人物的服飾細節與動作姿態,線條雖簡單,卻清楚彰顯國劇表演的特色。席德進自歐美旅居起,便開始留意傳統文化藝術之美,傳統戲劇的文化也是他創作養分的來源,從其素描中,即展現其對於相關藝術的研究與探索。 出處:陳厚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