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席德進在其〈回音與盟誓〉一文中提及:「創作時,我們得即刻把握住靈視開展靈光一閃的剎那,畫材在這些時刻有著極大的重要性,一些技法上的效果或概念的準確傳達,往往因畫材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因此我對畫材的試驗與要求是與日俱增的。」由此可知,席德進在創作晚期階段運用水墨表現寫生所見的景物,同樣也是在這一個創作的基點上進行實驗與認識。《牛》一作以牛市及所見的牛隻造型作為主描繪的對象。席氏採取濃墨直接線繪的方式,再現眼前所見的牛的各種姿態。從側面、背面觀看的視角,似乎更能呈顯牛隻在販售平台上的自然狀態,以墨色幾近全面描黑的狀態展現牛隻昂然而立,卻待價而沽的現實狀態,卻也同時一再勾勒側面觀看中的牛隻造型,狀似正在為牛隻們找尋最佳的被觀看角度一般。而蹲立、席地而坐的農夫二人,就這麼自然的被置放在畫面的右下側,沒有任何望向牛隻的眼神交會,唯有若有似無的兩人對話,凝滯在幾近靜默的氛圍之中。這件作品,比較像是一個演練過程中的市集光景,構圖不被過度強調,筆墨對於物像造形的掌握,才是席氏所關照的重點。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