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席德進遊歷歐美回來後,便積極地投入在實地踏查的田野工作中,走訪鄉下地區,同時在創作的過程不斷思考如何掌握、呈現「地方性格」。席氏主要以寫生的方式記錄鄉土之美,從風景素描的風格變遷中,呈現其藝術生涯中對於美感認知上的體悟轉變。 席氏晚期的水墨與水彩繪畫風格簡淨,色彩的運用上逐漸減少,不再如早期一般五彩繽紛,而這樣的轉變反映在素描的作品時,則呈現在形體輪廓與構圖上。《風景》採取畫家慣用的三分空間的透視效果,將風景中多餘的裝飾省去,使畫面上以遠山、樹林、牛隻為主,構成簡明的三層景物關係。從這些景物可看出畫家使用不同的線條變化,製造出景物之間的互補效果與畫面的律動感,比如山形以橫向延伸的筆觸勾勒出綿延的山際線,山際線下方不加以填充任何細部的描繪,大面積的留白效果凸顯前方簡化為潦草凌亂線條的樹叢,以及前景以線堆積成面,表現出牛隻實體、量感。整體來說,畫家以線條疏密、簡繁變化,將簡單的空間布局表現地更加生動活潑。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約197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