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大面積的留白在這幅《風景》作品裡,發揮地淋漓盡致,席德進僅以幾筆豪邁的筆觸,大刀闊斧地刷出前方水道環繞的土地和中景的沙洲,再以灰黑色調,描繪右側的樹叢和左方較為高大的樹木,加上樹下的一頭牛和中景水面上的兩艘小船,便構成了這幅畫的景致。席德進在1966年自歐洲返台之後,歷經了一段畫風轉變的探索時期,除了漸漸意識到水彩畫作為其創作最佳理想的表現媒介,同時也開始思考如何建立屬於自己,且屬於中國的繪畫風格。從1978年創作的這幅《風景》水彩作品裡,已呈現出其自我摸索出的風格表現。其未使用鮮明的色彩來鋪陳畫面,僅以淡淡的褐色、黃土色和淺綠大筆刷染出前方的陸地,呈現低彩色調之間的變化。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席德進在這幅畫展現其乾溼筆觸的技法運用,以樹木的表現為例,他先以較濕潤的淺灰畫出樹叢約略的範圍,再沾以筆觸較乾、顏色較深的灰色,用筆尖乾筆擦出樹木頂端參差不齊的樹緣,最後在畫面之中,以最深的顏色,彷若中國繪畫中的沒骨線條,畫出樹木的枝幹以及樹下作為點景的牛和小船。從這裡可以看出,線條在這幅畫面裡的作用,不再是區分物體之間的界線,而是轉化為撐起整幅畫面張力的點睛之處。 出處:蘇珉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