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席德進對古建築的造型語言深感著迷,他於1966年自歐美返台,開始展現他對於古建築、古物與古家具的興趣。他對於建築有其從畫家之眼出發的深刻體悟,他在描述古屋的空間意境時曾這麼寫到:「…中國畫講『虛』、『實』,中國建築也具有『虛』(室外空間),『實』(建築本體)的安排。中國畫常留一大片空白,所謂『意到筆不到』。這種空白的妙處,使畫更具空臨感,給人豐富的想像力。」此幅《屋》,他僅以簡潔的線條,去呈現建築「線」與「面」的造型語言。雖僅是屋宇的一角,卻展現中式建築的曲直交錯,及「以柔克剛」、「以曲代直」的造型特質。其線條表現不追求準確,刻意留下修正與調整的筆跡,呈現出表現性的筆意與效果。畫面適時以黑線填滿形成色塊,營造出空間感與虛實對比。席氏僅呈現建築局部,並保留了未完成的畫面,一方面展現其即興特質,一方面呈現其著重於觀察與畫作對象神韻精神的捕捉。其畫作看似習作性質,卻亦回應其素描著重的「憑直覺、不用太多的思考去較量」的觀念,亦呈現其在受建築吸引當下,因悸動而提筆作畫的心情。 出處:楊佳璇,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