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傳統中國繪畫對於培養掌握造型的能力乃藉由白描法或書法鍛鍊線條,素描則為西方繪畫傳統訓練的基本功。席德進是藉由素描或速寫鍛鍊掌握造型的基礎,並於生涯中再重拾書法,藉由筆勢、筆力甚至筆墨讓線條的表現更豐富。究其素描作品題材多以人物畫見長,動物如:牛、鷹、貓與家禽等多為小品。 1950至1980年間,席氏穿梭於台灣鄉野、城鎮、海邊,「牛」在其晚期水墨畫作中出現得更為頻繁。在席氏眾多作品中,可見其以簽字筆反覆摹寫水牛或黃牛的形態,由於簽字筆下筆後不容易塗改,有時需以重複性線條來回塗繪,讓輪廓線趨近於寫實,畫面中的水牛側面立姿、側身臥姿,長而如鉤月的牛角等皆可見畫家掌握造型的過程。於席氏晚期水墨作品中可見其畫牛是以毛筆白描輪廓甚或再填墨,可謂對牛形態與精神的掌握更臻至於寫意。 出處:陳千智,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