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屋頂

席德進的創作生涯晚年再次將眼光深入自身文化傳統中汲取養分,從古建築、器物、民間藝術等蘊含傳統文化精髓的事物出發,發展出一系列以古建築為題材的創作,為台灣許多古建築留下珍貴的紀錄。此幅作品《古屋頂》以古建築屋頂為主要描繪對象,線條隨意而架構工整,有著席氏旅歐時勤於寫生所立下的透視基礎,由高處略為俯視之角度,一覽閩式建築中金形、火形、水形等多種馬背樣式。馬背為閩南系建築所獨有且最普遍之造型,又因不同族群而變化出多種風格,亦是建造工匠們技藝發揮之部分,可以說是當地民性情操的表現,是席德進認為能產生民族自尊與自信的根源。 席德進深受古建築的吸引,也反映在其著作中:「它的每一根線條、比例、空間的運用和處理,都是恰到好處,像一座雕刻般的完整,具有生命,包含著人性,絕無冷峻的理性以及空泛之感。」面對台灣民間建築時,席德進以畫家之眼去解讀建築的造型語言,認為:「中國建築屋頂的曲線,顯示了屋宇的生氣與特殊的造型。曲線是順物之性。曲線具有忍讓的特性。曲線更接近自然。它流暢、舒展、不緩不迫的氣勢,有一種懾人的美感。」觀此系列創作,更能領會席氏醉心於古建築所營造出的獨特體驗。 出處:陳佳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