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60年代末,席德進在赴美考察、遊歷歐洲各國後,並未跟隨現代的潮流,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與民間藝術再次全然的投入,可視為其創作生涯中的重要轉折點。此時的創作題材包含大量的民間文物、古街、古建築等,以傳統文化精髓為出發點的晚期創作風格。此時的席德進經常與李乾朗(1949-)結伴,同行參訪過不少重要的古建築,苑裡民宅便是其中之一。 席氏認為門是用來界定裡外,劃分空間,標明私人居處的範圍。然其造型更是不可忽視,宛如一件雕塑品,很難找出相同模樣的,是工匠表現技藝的舞台。此作畫面中描繪於苗栗苑裡陳宅前的門牆,以簽字筆粗細有致的線條,強調出造型強勁而富有動態感的門牆輪廓,又以短細的線條緊密排列出堆疊紅磚。磚的各種砌法,於建築中所呈現的藝術造型,使磚石與白牆相接之間充滿變化。席德進勤於赴各地走訪古蹟建築,為舊時建築的古樸之美留下紀錄。陳宅現雖已人去屋空,儘管僅存一片寂寥,仍能透過席氏的作品感受到其熱愛古建築,以及其獨到且敏銳的鑑賞力。 出處:陳佳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