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

席德進之素描創作為他畢生的巨數作品,自十四歲起席氏開始對當時就讀的甫澄中學進行寫生,在中學一次美術比賽獲勝的獎品即是米勒素描集,升學後在省立技藝專科學校受教於留法回國的畫家龐薰琹(1906-1985),其藝術路程漸進式地受西方畫風影響,早期的人物速寫更見他所大量投入的心血。 《人物》在席德進的創作作品中可以察之,他多是以粗體黑色的線條勾勒人體的特定姿態、特寫某個部位或是側寫人的行為為題材,更是以不同對象進行多次相同姿態、相同部位及相同行為為慣用手法。畫作中的人物描寫筆觸以粗體線條勾勒出形體與特徵,再以筆墨的深淺輕重與線條的重複堆疊,作為光與影的呈現,使作品畫面更有立體感。在席氏快速且成熟的筆法下,畫面中的人物顯得被賦予動感,彷彿人物的素描創作仍正在持續進行中,即是席氏素描的態度——臨場感。另外,由人物的穿著與神情姿態,可辨識為周夢蝶先生(本名周起述,1921-2014),為台灣著名的詩人及文學家。 素描是藝術家在創作中的重要基礎,席德進自身也非常重視素描,進而將素描的熟練演變為「表現性」的創作。由此幅《人物》的畫面,觀者可從線條的移動方向及堆疊的多寡程度,去感受席德進的創作過程。 出處:李怡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