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席德進的畫作經常展現他對於傳統古建築濃厚的興趣,他除了將建築納入繪畫題材,他亦如一位研究者,透過走訪鄉野、城市,實地踏查古建築,遇到感興趣的建築,即如筆記般以畫筆描繪下來。他亦數次為文記述其對於古建築的觀察所見,從大至古建築的外觀造型、空間,小至建築的窗、門、材料,都是他探索的對象。 此幅素描《門》,不同於席氏寫生畫作擅長使用的速寫筆法,線條較為工整,且未具變化表現,更像是筆記式的觀察紀錄。此門以磚砌成拱形,第一道門洞後方,尚有兩道一大一小的門洞,同樣以磚砌成,牆面除了有十字型鏤空的造型表現,上方另有齊整排列的屋瓦。此門展現傳統建築空間、技法、造型與材料的表現。 席德進說:「磚在台灣古建築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桔紅色的磚屋,是台灣民房的特色。」他亦說:「每一個砌磚的工人,用他別出心裁與千變萬化的嵌砌手法,使磚的造形的可能性,發揮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不僅把磚疊成富於韻律美的圖案,而且還可砌成凸凹面的浮雕花飾,或砌成斗拱似得挑檐。」席氏從古建築中汲取靈感,發掘傳統建築的巧妙與趣味。 出處:楊佳璇,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約197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