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像

席德進在省立技藝專科學校受教於留法回國的畫家龐薰琹(1906-1985),其藝術路程漸進式地受西方畫風影響,在國立藝專時,老師林風眠(1900-1991)啟蒙他對藝術新層面的探索與嚮往。他於1950年代至台北發展,期間大量創作人像素描,在這時期的作品除了造就聲名,取得經濟來源之外,席氏更透過自己的觀察,經由繪畫進一步想探索人的心靈深處,進而滿足內心隱密窺探的慾望。 自1960年代,席氏開始勤練書法,通過其筆法、力道、結構的掌握與變化,創新他的風格。在此作中,席氏的素描以一貫筆直粗黑的線條,加上巧妙運用毛筆的勁道,鮮活地捕捉人物的姿態。此幅《人像》作品,席氏利用毛筆掌握線條的粗細,細膩處理人物的面部。筆直粗黑的線條勾勒人物頭像的輪廓線,細長或黑短的直線,刻畫人物對象的五官,其眉頭有著細短的線條,眼袋有些許細紋,鼻樑高挺,整體人物頭像形象鮮明且具立體感。 席氏從中學就開始接觸素描,有著兩位老師的啟蒙與引導,大量的素描作品更可見他所注入的心血。然而,一生不曾為藝術創作懈怠的席氏,於其藝術生涯中,擁有數以千計的素描作品,皆是他勤於磨練自己的積累成果。 出處:李怡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