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

席德進之素描作品占據他創作中極大的數量,他不斷嘗試多樣性的媒材,追求創作中的理想真實。於1950年代,席氏到台北發展,期間創作大量的人像素描,此時期的作品除了造就聲名,取得經濟來源之外,席氏透過自己的觀察,經由繪畫進一步想探索人類的心靈深處,進而滿足自我內心窺探他人心中私密的慾望。 席氏的素描創作中,最為常見的媒材即是簽字筆,在其遊歷歐洲四年的期間,汲取各個流派的精華,此件《人物》作品,席氏即展現如法國畫家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以單刀直入、強烈的表現性,及準確性的粗線條描繪。畫面中,男子低頭看著自己雙手持拿的物品,赤裸著上半身、穿長褲,背部倚靠著平面,雙腳交疊著。雖畫幅的大小有限,但這並不阻礙席氏對男子的描繪,在畫面左邊空白處,另外特寫男子的褲管與腳掌的動作。 素描被藝術家視為藝術創作中的基礎要領,席氏自身也非常重視素描的技巧,進而將素描的熟練演變為「表現性」,且賦予作品完整性。由此幅《人物》的畫面,觀者可從線條的移動方向及堆疊的多寡程度,去感受席德進創作的思維過程。 出處:李怡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