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工學館

此為淡江大學工學院的舊工館。根據《淡江校史》,工學館的啟用時間為1969年,推斷此作年代不早於此。席德進以側斜的角度捕捉建築體,凸顯工學館所融合的中國古典式樣元素,如正門入口廊道、突出的欄杆平台、屋簷飾以飛椽般的造型。席德進少有以台灣現代建築為主角的作品,此為國美館席氏典藏中僅有的一作。 席德進與淡江的淵源應出於顧獻樑(1914-1979)先生,顧氏在1959年自美返台,撰寫藝評、籌組中國現代藝術中心、擔任巴西聖保羅藝展徵選評委,推動現代藝術不遺餘力,廣泛涉獵音樂、美術、建築、民俗等內容。據黃瑞茂(1962-)先生〈淡江建築作為一個教育場域!〉一文,1971年八月至1973年七月顧氏擔任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任內邀請楊英風(1926-1997)開設雕塑課、藍蔭鼎(1903-1979)與席德進擔任水彩課老師。除引進文藝教席,同文提及顧氏「將當時關注當下的廣泛藝術的意念帶進建築系,他關心建築界的文化復興課題,感嘆沒有自己的一部建築史作為學習建築的基礎。」同時席氏淡江公開演講「台灣的古建築」、創辦人張建邦(1929-2018)先生提出「新建築三願:中國的、台灣的、未來的」(1972),回顧此些建築教育視野,席德進以古建築為主體的凝視繪製的「工學館」,可視為席氏古蹟論述外,另一潛在的特殊參照。 出處:阮湘芸,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