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貓/風景

席德進對於物像的觀察與掌握,總是能在動與靜之中,取得相當的平衡,盱衡描摹出物像的最佳姿態。這應可歸咎於長期進行寫生觀察後,眼力訓練的結果。以墨筆作為素描的媒介,是席德進晚期創作中的一種技法與思想演變的結果。透過水墨的墨韻層次、用筆所產生的線條與塊體肌理,以及墨中見虛實的的筆觸,在在顯示出書法和水墨在席氏創作中所占據的重要位置。 正在喝水的大貓,身軀前肢直立,後腳彎蹲,呈現出就著碗喝水的姿態;畫面左下側的小貓,則是前肢曲直的置放在身前,臥坐在一旁,從兩隻貓咪的身體姿態和動作觀察尋常中的諸般變化,在席德進的筆墨中已全然透露出那份靜謐中的動態感。美術史論者蕭瓊瑞(1955-)指出,諸如台灣的動物牛、驢以及貓等別具一格的動物圖像,是他善於表現的主題。以水墨作為素描的工具,是席氏晚期繪畫中的重要改變。同樣以水墨線條勾勒的民居屋簷造型,則是在墨筆線條添加,重複摹寫的過程中,愈顯出虛白畫面中的實體空間感,這是席氏創作中首重構圖的一種畫面經營的方式。而在進入席氏晚期的創作中,可以發現其對於古老屋宇的表現,已出跳脫群體錯落排列的房屋型態,並使屋宇成為單獨出列的主題。 出處:陳美靜,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