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厝

席德進遊歷歐美後於1966年返台,再次將眼光深入自身文化傳統中汲取養分,並從古建築與家具文物中發掘傳統文化的精髓,1960年代末開始,是其以古建築為創作題材的時期。1977年其受邀前往金門,有機會再次探訪金門的古屋。 此作描繪對象為金門榜林村的民居,為多數務農且多姓聚集的聚落,留存著不少逾有百年的古建築,部分仍為民居而少數已成頹屋。畫面中可見中式建築獨有的燕尾與馬背,瓦片整密地排列,粗黑線強調頂上結構之堅實,與白牆相互映襯出平穩安定之氛圍。席德進以畫家眼光去看建築,去欣賞其曲線起伏、疏密。席德進認為中國傳統建築是包容了歷代匠師的智慧,以及文化思想交流而演繹出的生活態度,如他所言:「我們只有回向歷代古屋去找回我們自己,古屋的面貌即是我們自己的面貌,古屋之魂,正是中華民族之魂。」席氏在探訪古屋的旅程中感悟藝術家的價值,在於要有自己的路線,選擇回望自身傳統,貼近土地生活的真實。 出處:陳佳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