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素描創作是席德進埋首一生的藝術媒介,他常提及:「如果不是林風眠(1900-1991)老師要我向大自然學,要我認識自然的生命,將永遠只是一個死的『新學院派』。」林風眠推崇去感受自然的真實性而創作,對席氏未來的創作之路影響深厚。自1966年遊歷歐美之後,席氏回台更是埋首於對本土文化、民間習俗、自然與生活的補捉,使觀者能透過其作品,認識在他創作期間的台灣。 《馬》一作,席氏以速寫描繪一匹配戴馬韁的馬匹,其筆鋒穩健,對繪畫對象的比例、肢體、動作,都能精準的掌握,下筆俐落,精準捕捉馬隻的身形輪廓。透過席氏描繪馬匹鬃毛的垂落方向,傳遞其作畫態度所表現出對創作當下的觀察景致。對席氏來說,素描不單是作品的草圖,其賦予構圖完整性與情感的豐富性。這亦是席氏回台後,追求對台灣的山水古屋、人物花鳥、建築器物、風俗民情創作的真情流露。 出處:李怡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約197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