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舒想

《舒想》作品所使用的媒材有大理石、不銹鋼、麻繩。它表明了是「物件」(object)組合,構成主題概念。它也可以視為是「既成品」(found object)的集合,構成主題概念。本作品是抽象化的人體,由其構築「舒想」的契機。 瑞德(Herbert Read)曾說:「在藝術思想中,第一次啼聲,都不是主流的。」後續的能量大,驅動力強,方可能匯聚成主流。沒有背景作依據,無法成其大,而背景是靠許多後繼者不斷經營造成的。 自杜象(Duchamp Marcel)之後,「現成物」(Ready made)被使用了。這可謂是杜象初啼,後繼者跟著來,匯聚成主流。畢卡索(Picasso)把「現成物」用在繪畫裡,然後用在雕塑上,「質變」了「現成物」的性質和用途。普普藝術(Pop Art)方是「現成物」原功用的使用者,頂多用「集成」(Assemblage)的概念,改變數量,讓觀者尋找另類解讀的可能性。 《舒想》一作,尊重材料的發言權和「物權」,讓人聽得到現代的腳步聲。 出處:劉坤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