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渡船

  李鳴鵰(1922-2013),出生於桃園縣大溪鎮,曾於嶺南美術學塾主修水彩畫。返台後創立中美行照相材料部(後更名為中美照相器材行),除了拍攝作品之外,積極推動攝影相關活動與事務,為台灣攝影發展重要推手之一。1948年於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首次舉辦個人攝影展,曾在《台灣新生報》撰寫〈攝影漫談〉單元,並創立《臺灣影藝月刊》。曾發起多個攝影協會,組織台灣省風景協會、中國攝影學會、中國美術協會,亦為日本寫真協會會員。捕捉台灣民國初期樸實的片刻,投身潮流女性模特兒拍攝,構築其獨特的寫實和沙龍風格。 此幅作品拍攝於淡水,以一河兩岸的表現形式拍攝下河岸的遼闊平靜。一隻扁舟於河中,河面反映清晰的倒影,畫面內的景色,延伸對岸新莊的遠山景致。小舟上,船夫頭戴斗笠、手執長篙努力工作,身著時髦洋裝的旅客三三兩兩並排而坐,亦有客人牽著腳踏車準備渡河,這樣難得的景致如今已不復見。李鳴鵰的作品融合了寫實與沙龍的風格表現,其嚴謹的構圖呈現以及敏銳的觀察力為台灣早期的社會風貌留下許多純樸的豐富影像。本作品右下方題有作品資訊「渡船 2/15 李鳴鵰 1948」字樣。 出處:柯惇敏,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4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