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踏水車

  李鳴鵰(1922-2013),出生於新竹州大溪郡(現.桃園縣大溪鎮),晚年居住於台北。公學校畢業後,受叔叔廖良福和友人洪汝修關照,先後於「大溪寫場」和「富士寫真館」打工習藝,學習玻璃底片技術,並憑藉此技術在台北照相館業界嶄露頭角。為圓升學夢想,進入廣東嶺南美術學塾學畫,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因其日本籍身分入伍參軍。二戰後返台,創立中美行照相材料部(後更名為中美照相器材行),並持續經營攝影事業,創辦《臺灣影藝月刊》。   此作品為黑白作品,忠實反映台灣早期經濟農業景象,攝影家從人物背影著手拍攝,踏水車四周為水田,水田之外草叢密布。兩位農民為了遮蔽烈日,頭戴斗笠,身穿方便農作的短褲汗衫,勤奮踩踏著使水車轉動,二人相互合作將水引導至田地灌溉農作物。李鳴鵰長期關注台灣社會的平民文化,為台灣光復初期留下許多純樸且珍貴的豐富影像。本作品右下方題有作品資訊「踏水車 2/15 李鳴鵰1947」字樣。 出處:柯惇敏,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4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